“道路本身并不宽,而且道路一侧设置了一排水泥隔离墩,存在安全隐患。”高先生向Youshier@新京报(微信公众号:知道新闻)反映,甜水源南大街北侧的石墩占用了道路空间,管理不到位。道路管理应该是一整套标准的交通设施,而不是单独设置硬性障碍。记者随后走访发现,甜水园南街是一条自西向东的单向街道,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。隔离墩与路边有一定距离。孤立的道路空间不适合电动自行车或市民步行。那么这些分离的作用是什么? 10月30日,六里屯街道回应新闻快讯记者称,该设施是为落实2019年交通恶魔站社区项目。主要用于避免路边停车,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。目前天水源南大街摄像头建设正在加快推进。接下来,将寻求更换石墩,同时确保台阶就位且道路平坦。 10月29日,甜水园南大街,马路一侧放置了一个隔离墩。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拍摄 一位市民晨跑时认为隔离墩安装不规范。高先生反映,8月25日凌晨,他晨跑经过甜水园南街,在燕京里5号楼北侧行走时,被困在与马路隔离的水泥墩内,额头撞到了墩角。这次跌倒的后果是严重的。高先生的眼镜被打碎,额头和脸部被划出14厘米的伤口,他的眼窝和鼻子被打碎,一颗牙齿被打掉。当天,高先生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。高先生向记者回忆,事发当天,他在东西向的码头分隔线南侧晨跑。 “一开始我是在人行道上跑的,但由于8月底气温还是蛮高的,我看到前面有树荫,就下了人行道,想跑到阴凉的地段。当时塞尔萨达的车不多,没想到却发生了意外。”随后,高先生调取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。视频显示,事发时,困住他的混凝土隔离桥墩之间的钢格栅一端插入桥墩内,另一端裸露在空中,向主干道倾斜。高先生指出,码头格栅不连贯的分离导致他跌倒并受伤。事发后,高先生又回到了现场。他认为是断掉的码头格栅导致他摔倒。另外,从视频来看,道路上放置的桥墩没有固定好,出现弯曲。有的桥墩靠近主干道,有的桥墩“凹进”在弯眼附近,分隔场景的“多”字形水泥桥墩,边角有一定的锐度。 10月29日下午1时30分左右,记者来到甜水园南街,这里是一条自西向东的单向道路,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并行。道路南侧停满了汽车,旁边是居民楼。北侧有商店、办公室等。路两边都有人。走在路上。高先生提到的水泥隔离墩位于道路北侧,靠近北人行道。记者注意到,甜水园南街宽度不一,道路自西向东逐渐变窄,因此码头与路缘石的间隔距离也不同。另外,虽然是一条交通要道,但由于沿路距离居民区较近,车流量不大,居民经常在路上步行或骑自行车。从表面上看,这些分离已经相当古老了。桥墩由金属横杆连接。部分隔离桥墩和金属横杆上没有红色警示标志和反光涂料,桥墩表面呈白色。从侧面看,桥墩的分隔呈“吉”字形。码头的底部比顶部宽。整个桥墩是水泥做的,相当坚硬,略重。在确保道路畅通的同时,寻找石墩的替代品。记者在现场走访中感到困惑。桥墩的间隔不是靠近路缘,而是相距很远。当前宽度不适合e自行车的电动或旨在引导行人在其上行走。那么这些分离的作用是什么?走访中,记者发现,码头与路缘的间隔有一点距离,但也不是很大,居民也没有往里面走。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六里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解释,甜水园南大街路北侧石墩是落实2019年交通示范工程时设置的。 “过去,停车场常年停在道路两侧,严重限制车辆通行空间,造成交通拥堵,消防车通行困难。”此前,街道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,协调交管部门的参与和指导,实施了2019年交通示范工程。已设置防撞石墩p在天水源南街(天水源中街-天水源东街)北侧,高先生所说的就是水泥墩的分隔。主要用于避免路边停车,保证消防车顺利通行。六里屯街道解释,石墩之所以与路缘石有一定距离,是为了防止汽车靠近路边停车,占用道路,保证道路通行空间。不过,高先生对此解释却有不同看法。 “为了控制意外停车,我们设置隔离墩来解决问题。这种管理方法太简单了。应该有更合理、更科学的管理方法。”另外,高先生认为,自己是从码头分离处摔下来受伤的。该地区人口密集,其他居民难免会遇到类似事故。对此,六里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J今年6月,街道投资25万元在该路段新建了一个交通违章摄像头,用于捕捉道路停车行为,但无法覆盖全路段。今后,我们将加快天水源南街摄像头的建设,在保证台阶到位、道路畅通的情况下,寻找石墩的替代方案。此外,同时正在组织专业力量,鼓励在道路上停车的车主离开,并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,停车管理仍可实施。新京报记者吴婷婷编辑张树静校对李丽君